文/吳秀美
每年一度的視障音樂比賽,自多年前改為國樂器、西樂器、聲樂三類,每次舉辦一種類的方式以來,感覺上好像好久了才輪到比賽聲樂了,心中還滿期待的。可是事實上視障朋友間真正學聲樂、歌唱的人,其實還真稀少,所以我們在籌備之初,為了符合現況,覺得應該把「聲樂」這個令人感覺很嚴重的名詞門檻放寬一點,就改成「歌唱比賽」,但簡章中載明.如果是報名流行歌曲要藝術性較高的,會比較符合評審原則,否則來個饒舌歌之類的就頭大了。
由於台北啟明學校改收多重障礙生,一直以來音樂風氣鼎盛的北啟,已不再是習樂的搖籃,雖然經過多次聯繫,學校老師也努力向學生宣導,但北啟仍只能找到三位小學的盲生有能力來參加比賽。國中、小的參賽者幾乎都來自台中啟明學校和台中惠明盲校,而成人組方面,有鑑於已從事歌唱表演的視障前輩都因在之前的比賽中已得過名次,參賽者可能不多。因此我們先行就設計了一個以前從沒有的「團體重唱組」,希望帶動從事音樂表演的視障朋友藉由此項比賽,創出新的歌唱組合,做二重唱、三重唱、多重唱的新表演方式,特別是近年合唱界新推動較高難度的「無伴奏A Cappella」演唱方式,也希望能在視障界推展出來,因此特別把「團體重唱組」的獎金提高到獨唱組的多倍,希望提昇大家參加的興趣,基金會可說是用心良苦。
而比賽那天,重唱組的表現也確實很精彩,除了兩組學生之外,百香和信榮夫妻檔的「桃花過渡」唱作俱佳,秀月和瓊玉,承邦與若佳,阿盛和惠美,還有最後有得到第一名的宗榮、小綺、孟俊、佩妮四重唱,也讓大家都為他們的歌聲醉倒。另外,新一代的蕭湘婷和長大了進入大學音樂系就讀的施映廷都以聲樂專業的曲目參賽,很會唱歌的王惠玉、高子鈞兩位社會人士,也很用心地以「一朶小花」、「王昭君」這樣高難度的歌曲比賽,最有趣的是六歲小宜珮,唱「小小羊兒要回家」比賽曲後,這個超愛表演的小朋友聽到大家「宜珮好棒喔」的叫聲,馬上自動加唱「意難忘」,小孩唱大人歌,而且唱得有模有樣,拍子準,歌聲帶足感情,全場被她逗得笑翻了,為音樂比賽創下最高潮。這場樂比賽在功學社音樂廳舉行,場地剛重新裝修過.明亮舒適,觀眾雖然不多,又不巧適逢中秋假期,記者都放假去了,採訪不如以往熱烈,但參賽者都像一家人一樣,同唱、同歡樂。來鋼琴伴奏的阿開聽到台中來的啟明、惠明學生的歌聲,直說「像回到我們小時候在北啟一樣」,沈浸在年少時跟同學一起玩音樂、學音樂的快樂回憶,也婉惜台北啟明學校的盲生已不再有習樂的環境了。